![]() | 傅毅梅 02:43 好,今天的现场答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媒体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登录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了解相关详细信息,或是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海渔局或省发改委联系,再进行深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 | 邱章泉 02:43 四是推动海洋生态价值转化。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海洋生态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放大生态修复综合效应,推动打造生态活力海岸带。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谢谢! |
![]() | 邱章泉 02:43 三是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完善“流域—河口—海湾”综合修复模式,围绕典型生态系统,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和湿地修复工程,加强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施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受损滨海湿地恢复修复,开展受损海岸线及滨海沙滩整治修复,加强海岛生态建设和整治修复。 |
![]() | 邱章泉 02:43 二是强化陆海污染全面监管整治。强化陆海统筹,统一组织、部署、协调和调度流域—海湾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25年底,入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污染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点河口、海湾水质稳步提升,全省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86%。推进陆海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 |
![]() | 邱章泉 02:42 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强化海洋空间管控,健全陆海一体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严格保护深水岸线,严格实行涉海开发利用活动相关管控措施,合理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工程、绿道及水利工程,推进重点海洋生态区的保护和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 |
![]() | 邱章泉 02:42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碧海工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控,推动海洋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洋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高站位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
![]() | 福州新闻广播 02:42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要求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福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四五”期间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方面有哪些举措? |
![]() | 傅毅梅 02:42 感谢詹晨辉先生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 |
![]() | 詹晨辉 02:42 三是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闽浙赣皖区域协作平台等,立足福建向海优势,优化出闽大通道建设,积极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与京津冀的合作交流,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出海通道功能,提升江西、湖南、三明、龙岩、武夷山等陆地港服务功能,支持内陆省份在我省建设“飞地港”,争取中西部省份经我省港口对外贸易,拓展港口发展腹地。深化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谢谢! |
![]() | 詹晨辉 02:41 二是推进“海丝”融合发展。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良好机遇,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拓展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空间,建设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实现“丝路海运”航线覆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港口,促进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加快形成陆海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效应,推进“海丝”和“陆丝”无缝对接。 |
![]() | 詹晨辉 02:41 主要有这么几项措施:一是深化闽台海洋融合发展。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进闽台涉海基础设施联通,优化闽台海空直航网络,推动闽台航线与“丝路海运”及中欧班列对接,打造闽台欧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拓展闽台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共建海洋生态文明,推进闽台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协同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增进海洋文化交流和情感认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
![]() | 詹晨辉 02:39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海洋开放合作,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
![]() | 福建省广播影视广播全媒体中心 02:39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十四五”期间将怎样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服务海洋强省建设? |
![]() | 傅毅梅 02:39 感谢邱章泉先生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 |
![]() | 邱章泉 02:39 第三块是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防洪防潮工程,加固和新建一批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海堤。二是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三是加强海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为渔业安全生产、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国土安全等提供观测保障。四是提升现代渔业装备水平,鼓励开展渔船更新改造,推动“插卡式AIS”设备、“天通”卫星、新一代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在海洋渔船中广泛应用。五是强化近海治安管控,强化海域治安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服务。谢谢! |
![]() | 邱章泉 02:38 第二块是构建现代渔港体系。加快渔港现代化设施的引入与升级,推动传统渔港向现代化渔港方向发展。一是着力推进“三区四核百渔港珍珠链”工程建设,新建、改造、提升渔港226个,其中新建中心、一级渔港25个,建设1个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到2025年,全省沿海渔船就近避风率提升至93%以上。二是加快推进智慧渔港建设,推动“5G+智慧渔港”建设试点示范,逐步实现对出海渔船、渔民的动态管理。三是推动渔港经济区发展。拓展“渔港+”功能,推动港区现代渔业、休闲渔业、鱼鲜餐饮、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 |
![]() | 邱章泉 02:38 二是拓展内外互联大通道建设。提升三明、龙岩、武夷山等陆地港服务功能。建设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和互联大通道,促进沿海港口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三是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设备远程控制、智能闸口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港口生产全领域、全过程的智能化。预计到2025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0万标箱。 |
![]() | 邱章泉 02:38 主要分三大块:第一块是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群。一是做大做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建设福州国际深水大港,打造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港。推进湄洲湾港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打造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推进泉州港发展内贸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打造对台运输的重要通道。同时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铁海联运、公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 |
![]() | 邱章泉 02:38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为核心,加快传统和新型海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统筹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群,构建现代渔港体系,着力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
![]() | 海峡都市报 02:37 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如何加快传统和新型海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升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 | 傅毅梅 02:37 感谢詹晨辉先生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 |
![]() | 詹晨辉 02:37 三是培育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环保5个百亿新兴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开发,以资源开发带动风电装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产业发展,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高效储能等产业综合开发。发展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开发海洋靶点药物、医学组织工程材料等医药产品;加快发展功能性食品、环保制剂等。建成壳寡糖衍生物等产品全球供应基地。加快海工装备和海洋船舶产业发展,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重点扶持新型船用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观测装备。发展高端特种船舶和绿色智能船舶产品。围绕海洋船舶、海洋工程等关键领域,加快发展海洋耐蚀钢、超级双相不锈钢等高品质特殊钢产品,以及有色金属材料、防护材料、密封材料及海洋生物材料等。紧扣海洋污染防治需求,加强海洋环保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设计和集成应用,培育一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咨询公司、创新研发企业和工程服务企业。谢谢! |
![]() | 詹晨辉 02:37 二是做大现代渔业、海底储油、航运物流、海洋信息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的“海上粮仓”。加快水产种业创新,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打造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地下水封洞库储油。有序推进漳州古雷、泉州泉港等地下水封洞库储油项目建设,提升石油储备能力。建设区域性油品交易中心、国际航运补给中心和期货交割地。推动航运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做大做强航运企业,培育引进航运保险、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争取建设国家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培育海洋信息产业。以数字经济优势赋能海洋产业发展,构建海洋信息通信网和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发展卫星海洋应用服务和“互联网+海洋信息服务”。 |
![]() | 詹晨辉 02:36 一是做强绿色石化、海洋旅游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临海石油化工提升工程。抓好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建设,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保障能力,推进产业链中下游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建设,延伸拓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等产业链。强化海洋旅游开发。培育滨海休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岛建设开发。发挥“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优势,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力培育“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
![]() | 詹晨辉 02:36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结合起来,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
![]() | 中国改革报 02:27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提出要“做强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做大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5个百亿新兴产业集群”。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如何推动海洋产业百、千、万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
![]() | 傅毅梅 02:27 感谢邱章泉先生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 |
![]() | 邱章泉 02:27 四是畅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海洋科技服务机构和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鼓励建设海洋技术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中试基地。支持高端科技服务业和海洋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以项目促转化,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谢谢! |
![]() | 邱章泉 02:26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群体,支持涉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培育更多涉海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立项机制和科技投入长效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
![]() | 邱章泉 02:26 二是强化海洋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海洋领域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院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新型创新载体,争创厦门国家东南海洋科学城,推进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筹建工作。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研究战略性需求导向,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面向企业需求的技术研发服务体系,鼓励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建立海洋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 |
![]() | 邱章泉 02:26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打造海洋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提高海洋高等教育实力,谋划组建海洋类本科高校,建设一批涉海高峰高原学科。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一批海洋“高精尖缺”人才和“蓝色工匠”。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等制度,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
![]() | 邱章泉 02:25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强,面向海洋科技发展前沿、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夯实海洋创新支撑体系,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 02:2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怎样谋划海洋科技创新? |
![]() | 傅毅梅 02:25 感谢詹晨辉先生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 |
![]() | 詹晨辉 02:23 三是海洋科技能力实现突破、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了390余项技术成功对接,实施了300多项产业化示范项目,建造了全球首艘227米深海采矿船,培育形成了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四是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载体平台持续打造。2020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20万标箱,“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到72条,港口具备停靠世界集装箱船、邮轮和散货船最大主流船型条件。五是海洋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率先开通福建海洋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开展以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其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实施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近岸海域国考点优良水质比例达82.9%。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
![]() | 詹晨辉 02:22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3.9%,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三。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二是海洋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一带六湾多岛”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2.3%。 |
![]() | 詹晨辉 02:22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就鲜明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到省政府工作后又反复强调,要全面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形成海洋产业组合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福建实际和区位优势,全力以赴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 |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詹晨辉 02:21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为陆域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度3752公里、居全国第2位,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长210.9公里、居全国首位,全省有海岛2214个、居全国第二位,潮汐能、风能和热能资源丰富,妈祖文化、海丝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 |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02: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前瞻性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等战略构想,能否简单介绍下近年来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成效? |
![]() | 傅毅梅 02:20 感谢邱章泉先生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
![]() | 邱章泉 02:20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围绕组织保障、要素保障、试点示范、项目带动、运行监测和宣传引导六个方面展开。各位媒体朋友们,“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海洋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加快海洋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蓝色支撑。希望通过大家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为海洋强省建设营造更浓厚的亲海、爱海、强海氛围。谢谢大家! |
![]() | 邱章泉 02:20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和举措。一是高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建设临海石化、海洋旅游2个万亿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库储油4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环保5个百亿产业集群。二是高能级激发海洋科技创新动力,打造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等一批海洋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海洋科学等一批涉海高峰高原学科,培养引进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三是高标准建设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港口,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空天地海协同海洋感知体系和现代渔港体系。四是高定位打造海洋生态文明样板,实施海岸带美化提升、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海洋碳汇研究试点。五是高水平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开展闽台深度合作,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六是高效能完善海洋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海域海岛资源收储和交易制度,增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海洋治理。 |
![]() | 邱章泉 02:19 第二部分为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推进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做强福州、厦门两大示范引领区,提高重点海岛开发与保护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城市发展格局,加快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
![]() | 邱章泉 02:18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十个章节:第一部分概述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发展基础方面,从2015年开始我省海洋生产总值(GOP)连续6年居全国第三位,2018年首次突破万亿元,2020年达到10495亿元、占GDP比重达23.9%。发展目标方面,“十四五”期间,GOP(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高于全省GDP 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
![]() | 邱章泉 02:18 二、《规划》主要内容。《规划》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部署要求,突出我省区位政策、海洋资源、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优势,锚定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目标。 |
![]() | 邱章泉 02:18 今年初,省委书记尹力提出了要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三篇大文章。今年7月,省委书记尹力主持召开了全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大会。省海洋渔业局、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编制“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工作部署,从去年4月份《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坚持开门编规划,邀请多位院士专家指导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对接《全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级规划,充分衔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省级其他相关规划。期间多次征求省直单位、各市(县、区)、100多家重点涉海企业的意见建议并予以充分吸收。9月24日,《海洋强省规划》通过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11月1日,通过十届省委常委会第296次会议审议。 |
![]() | 邱章泉 02:18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孕育地和实践地,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 |
![]() | 邱章泉 02:17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此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海洋经济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下面我就《规划》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等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作个简要介绍。 |
![]() |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 傅毅梅 02:17 首先,有请邱章泉先生作介绍。 |
![]() | 傅毅梅 01:56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也是“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的专场。发布会邀请福建省海渔局副局长邱章泉,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詹晨辉,他们将向大家介绍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及框架内容,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
![]() | 东南网 01:50 本次图文直播将于10:00准时开始。 |
![]() | 东南网 01:45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11月25日10:00时召开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海洋强省建设专场)。届时东南网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